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教育星空】第13期 | 汪志平:“农夫”就是教育

黄山日报
2024-08-28


“农夫”就是教育




——行动为先 知行合一

安徽省歙县雄村学校  汪志平

星空星语:



乡村振兴,归根结底要依靠乡村教育培养生力军和接班人。陶行知先生早年对晓庄师范提出五个要求:(乡村教师)要有科学的头脑、健壮的双手、农夫的身体、艺术的情趣、改造社会的精神。名师汪志平,深感“五个要求”是一个有机整体,对教育人有现实指导意义,他结合自身在乡村教育的40年亲历,孜孜以求,勤勉努力,从“农夫”与教育两者的内在联系,阐述“百年树人”的深刻教育内涵。






陶行知先生曾饱含深情地说:“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,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农民。我们要向着农民‘烧心香’。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。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,常常念着他们所得到的幸福,我们必须有一个‘农民甘苦化’,我深信他们必定能够叫中国个个乡村变做天堂,变做乐园……这是我们绝大的机会,也就是我们绝大的责任。”


我出生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家乡——歙县。从小至今一直在农村生活、学习和工作,对农村、农业和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,深切感受到农民的甘苦。尤其是1981年7月从徽州师范学校毕业后,一直在乡村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工作,对农村家长和学生所想、所急和所盼有着深入了解,对如何当一名合格的乡村教师,我认为,一个好的“农夫”,为乡村教师做出了榜样,从某种意义上说,“农夫”就是教育。








我的“农夫”情结


我的老家在歙县富堨镇富堨村,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勤劳农民。父亲是生产队长,种田种地是一把好手。他们为了生计,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,日出而作,日落而归。耳濡目染中,我深受熏陶,从一个“小农夫”,成为了“农夫”的行家里手。


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。上世纪70年代(文革中后期),物质生活严重匮乏,生活水平低下,我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二,便利用节假日、暑假,与同龄小伙伴一道参加生产队农业生产劳动,主要农活为锄草、施肥、莳田、拔草、耘田、割稻……我与成人一道做得热火朝天,有时做得比成人还要多和快,但工分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,心里觉得不公平。


当时,只有一件农活我感到是公平的,就是凭力气——挑担,与成人一样,根据所挑物体的重量和路途远近,确定工分,这才真正体现“多劳多得”分配原则。于是,小伙伴就开展劳动竞赛,比挑猪粪、牛粪、稻谷,每趟谁挑得多,谁跑得快。我9岁挑90斤,10岁挑100斤,11岁挑110斤,12岁挑120斤……在这个过程中,尽管我的小肩膀被扁担磨得红肿了,累得腰酸腿痛,但仍然坚持,这种意志磨砺,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。我深切地体会到了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”的真谛。


父母经常用异常朴素的语言教育我“一锄不到一锄空”。从教后,父母健在时,我仍利用节假日、暑假帮助其在责任田地里干农活,当然这时我已成为了壮劳力了。时至今日,从教已40年了,每逢有空闲时间,仍然会不误农时,到“快乐菜园”种植一些黄芯山芋、老南瓜、老玉米等绿色食品,在挖地、整地、播种、锄草、施肥、收获的过程中,不忘一个“农夫”本色,拥有带着老茧的一双巧手,有康健的体魄,让我受益终身。









我的乡村教育之路


由“农夫”成为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,是我人生当中一个根本性转变,但念念不忘的,我仍是农民的儿子,我是一名“农夫”,把“农夫”情怀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,认真种好自己的“实验田”。与此同时,我以陶行知先生“生活教育”理论为指导,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努力践行,取得显著实效。


(一)乡村教育从村小起航

1981年8月,我万分幸运地分配到安徽省科技示范乡富堨镇的“西瓜大王”村――大里小学任教,第一学年度担任班主任、大队辅导员等;从第二学年度起,我就担任了村小校长,并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。我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教书育人的神圣岗位上,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生、家长和社会之中,与之打成一片,为农民“烧心香”,为加快改善办学条件,做了不少实事好事,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蓬勃发展。


如,在大里村“两委”、家长支持下,组织高年级师生创办小农场,修筑篮球场,挖沙坑,并到富资河抬沙,添置乒乓球桌、风琴,安装所有教室损毁的窗户玻璃等;坚持组织三年级以上学生,每周定期开展“红领巾卫生街”清扫,每年冬季开展象征性长跑等;在学区组织学科统考、书法绘画、文艺汇演、田径比赛中,学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。同时,在那里,我深切感受到了农民不仅要勤劳致富,还要科技致富;感受到了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无穷魅力,感受到了科技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











(二)从“行知园”走进葡萄沟

1985年8月,我调入富堨中心小学(学区)任教,恰巧这也是该校学陶师陶活动的起步阶段,被徽州师范学校确定为“中心小学”。我担任五年级毕业班班主任、语文教师;1986年8月至1992年5月先后担任少先大队辅导员、全镇总辅导员等。从1992年6月至2004年8月,我一直主持富堨中心小学工作,先后担任副校长、校长、党支部书记等职务。本人无论做什么事,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:尽心尽力,力争无悔!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,有效地实施了《农村小学创造教育》课题(1993-2004)三轮实验,素质教育落到实处,逐步形成了以课堂教学改革和建立“行知园”农科实验基地为两翼格局的鲜明办学特色。


学校以50亩“行知园”为基地,对儿童进行生产劳动教育与农业科技教育,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,同时做到面向农村,面向社会,使“行知园”成为全镇农科教结合的中心。具体做法:一是在“行知园”劳动实践中,让学生懂得每做一件事都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和怎样做,在劳力上劳心。为此,我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和科学教育计划,并编写通俗易懂的乡土教材,同时兼做本地农民的实用手册。二是改造并发展“行知园”,营建“绿色围墙”;开辟一条长300米,宽1.7米的“行知路”;三是改良徽梨品种,争取资金2万元,对徽梨实施“高位嫁接”,大量引进早丰一号、辛水、丰水、盛水等新品种,不断加大科技含量,提高经济效益;四是营建“银杏林”,并建银杏苗圃,分批将苗木发送给学生,植在家前屋后、地头田边,逐步使富堨村成为“银杏村”。


进入新世纪,“行知园”在“农科教结合”上有新突破,那就是创造性地开展“农科教旅游”实验,努力发挥独特的城郊地域优势和千株果树的资源优势,让城乡中小学生及一般游客在春暖花开的时节进入“花园”,在累累硕果的金秋进入“果园”。我们的旅游特色突出一个“农”字(即农科教、农具展、农家饭等),逐步把“行知园”建成本市(县)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。2003年4月24日,省领导王光宇等莅临“行知园”调研,充分肯定了“行知园”从“农科教结合”到“农科教旅游结合”的路子,是一个好典型,实现了“行知园”的“三园”目标: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宣传园、培养“四有”新人的育人园、带动农民奔小康的致富园。


学校先后被评为“安徽省农村示范小学”“安徽省学陶师陶先进单位”“安徽省劳技(劳动)教育先进学校”等。学校办学经验在全国各地学术研讨会上交流,日本陶研专家、联合国项目官员、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等先后莅临检查指导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,先后二次作为中陶会学术研讨会现场,时任中陶会会长方明,全国各地领导专家莅临观摩,听汇报,考察“行知园”,深受一致好评。


因工作需要,2004年秋我被调到歙县桂林中心学校任教,担任副校长、副书记。经过调研酝酿,2007年我主持承担了省级陶研课题《农村小学生参与黄山市第一葡萄沟实践活动的研究》,经4年探索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,被评为“优秀”等次,且收录到《学陶师陶,开辟素质教育之路——安徽省陶研成果精粹集》中,主要体现如下: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升;促进了各科教学的生活化;促进了学生对“三农”的热爱感情;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。


为推广普及葡萄沟科研成果,我又主持实施了省级课题《农村中小学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》,并创建了“上海久富弘德青少年科技馆”,得到上海久富经济开发区领导关心支持(捐赠68万元),在歙县县委、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,经过学校领导和师生齐心协力,2013年11月底竣工并交付使用,产生很好社会效益。如,师生开阔视野。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到科技馆中,进行轻松、自由、自主的探究科学,开阔视野,陶冶情操,增强科技意识,培养动手动脑能力,并撰写了大量科技习作。又如,社会效益明显。学校先后接待了市、县领导,得到高度肯定;来自云南、贵州、甘肃和西藏“国培校长助力工程”学员;黄山市、宣城市四校领导教师;屯溪区少先大队辅导员;歙县各校科技辅导员、农技干部等。再如,科技创新成果显现。2012年学生胡兆星为《科学》课教材纠错行为,得到华南师范大学称赞,得到全国30余家新闻媒体关注。2013年获3项实用新型专利;科技辅导员作品《科学超市——孩子做科学的自由时空》获国家级一等奖,学生作品《气雾栽培泡沫板快速打孔器》获省级三等奖。


此时,学校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同类学校前列,办学特色明显,先后荣获全国陶研工作先进单位、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、安徽省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、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荣誉称号,10项国家、省级课题批准立项且圆满结题,先后接待了南非、意大利、雅典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等访问学者和友好人士,先后承担了全国明德项目(攀登英语)、省级未成年人保护现场会议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,2012年4月26日,中陶会会长朱小蔓莅临桂林中心学校调研指导工作,欣然题词“桂花飘香,桃李满园”。








(三)重整行装行知路上再出发

根据工作需要,2017年2月我调入雄村学校任教,担任副校长、党支部纪检委员职务,继续以陶为师,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,为办好雄村人民满意教育贡献智慧力量。初到雄村,我经过调研决定,发挥自身科学学科教学优势和科技创新特长,办特色教育,力促短时见效。于是,学校以“手脑并用,劳动创造,体验科学,快乐成长”为主线,确定科普主题,充分开发和利用卖花渔村、富岱杨梅、雄村油茶等基地作用,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。同时,择优推荐小选手积极参加省市县科技创新大赛,不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

近年来,在歙县教育局、雄村镇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,在各行政村“两委”和广大家长全力配合下,全体教职工精神风貌发生重大转变,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,赢得上级领导、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和一致好评。主要成果:连续3年被评为“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推广示范学校”,“安徽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”;2019-2020年在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《科技实践活动报告》,分别荣获二、三等奖;组织中小学生参加黄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,获得一等奖作品2件,二等奖作品5件,三等奖作品4件;在教科研上取得重大突破,3项市级课题立项并圆满结题,并获得优秀、良好等次。2018年11月28日,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实地核查专家组于海清等,在省政府督导办主任陪同下,对雄村学校实地核查,给予充分肯定。


回顾走过的乡村教育之路,我扪心自问,工作过的学校业绩突出,是陶研工作结出的丰硕成果。同时,本人也收获满满: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学陶师陶先进个人一等奖、“全国学陶师陶先进个人”;1999年被破格评为“中学高级教师”;2012年被评为“安徽省特级教师”;2018年被评为“正高级教师”。














我的“农夫”教育梦


俗话说:误掉庄稼是一季,误掉孩子是一世。这足以说明当一名乡村教师,是一份神圣的良心职业,切不可误人子弟,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初心和底线。


“农夫”是辛劳的,但充满希望,抓住农时,辛勤耕耘播种,挥洒汗水,虽然有时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歉收导致失望,但更多是收获的喜悦。教育是辛苦的,也充满着希望,像对待一个个新生儿,抓住孩子成长关键的“拔节孕穗期”,精心引导和呵护,虽然孩子之间由于有个体差异,但是教师要因材施教,及时矫正问题,就一定能够促进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。


我想说,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要从“农夫”身上得到启示:用自己满腔的爱,精心管好自己的“一亩三分田”!教育首先是一种劳作,需要事先用力地开垦土地,细致耙地,认真播种……然后和阳光、雨露、养分一道,和更年轻的生命一道,感受禾苗的拔节,鲜花的开放,青涩果实的挂枝。同时,在伟大的新时代里,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为早日实现国家的乡村振兴使命,我将继续以陶为师,不忘初心,只争朝夕,心甘情愿当一辈子“农夫”。


我更加希望和坚信,将会有更多的年轻教师(有识之士)不负韶华,到乡村学校去接受磨炼,让青春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绽放绚丽的光彩,中国乡村教育必定能迎来更加美好崭新的春天。









作者简介


汪志平,中共党员,正高级教师,安徽省特级教师,先后担任富堨、桂林、雄村学校副校长、校长,党支部副书记、书记等职务。40余年从事农村基础教育,组织管理和教科研能力俱佳,发明作品11项获国家专利,其中2项分获国家、省一等奖;指导学生科技创新赛,5项作品分别获省二、三等奖;主持承担国家、省课题10余项,均结题获“优秀”等次;获奖或发论文数十篇,核心期刊7篇;指导青年教师优质课多人次获省一等奖;为省内外学员讲座100余场;多次受聘担任省级教育教学活动评委。被评为“全国陶研先进个人”“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”“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

本期题字配图:吴云可,歙县退休教师,善画竹兰,书法潇洒自如,安徽省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,安徽省书协会员,高级书法教师,新安书画研究会会员。


栏目定位:编发师生、家长和全社会普遍感兴趣的教育类话题。教育杂谈、教育教学、成长规划等等与教育相关的美好元素。我们欢迎文字、书画、音视频等各类稿件,希望看到立足教育又能跳出教育来点评,既有文学色彩又有浪漫情怀的文字……


我们尊重每个为梦想奋力拼搏的人!

全国范围约稿,欢迎广大教师、教育工作者、家长踊跃投稿,稿件一旦采用,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+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

文创编辑:孙洁

征稿邮箱:hssxsjwkp@163.com


  

新闻投稿邮箱:hszxbjb@163.com

 值班编辑:王婧   二审:徐海生    终审:侯中良


推荐阅读

【教育星空】第12期 | 方磊:属于我的揭榜日记忆

【教育星空】第11期 | 吴文桦:合理填报志愿 绽放人生精彩

【教育星空】第10期 | 朱来平:我的中考

【教育星空】第9期 | 孙洁:考场内外

【教育星空】第8期 | 汪秋民:桑榆未晚,欣然援疆

【教育星空】第7期 | 吴淑艳:劳动,校园最美风景线

【教育星空】第6期 | 江红波: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会是哪个方向?

【教育星空】第5期 | 董建华:老师应常怀宽容之心

【教育星空】第4期 | 吴义福:我在高原

【教育星空】第3期 | 焦斌:薄采其芹,做诗意的学问

【教育星空】第2期 | 江红波:我为何而教

【教育星空】试刊号 | 李代贵:我们心中似乎总有“两个学校”!

  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黄山日报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